粉状活性炭再生利用
由于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对于分子量较大、分子链长和极性小的物质其吸附能力强。实验证明;废粉状活性炭所吸附的杂质中,水不溶物占85%-90%,酸溶物占5-8&,碱溶物只占1-2%。其数量与原料中所含的蛋白质、不溶性淀粉的含量和加入糖化酶量大体相近。在净化实验时,作者曾用新粉状活性炭第一次脱色所得到的废炭与一糖液再用新粉状活性炭进行第二次驼色所得的废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再生,其结果是;二脱废炭脱色能力约为11毫升。而一脱废炭脱色能力仅为8毫升。说明最难脱附的物质,也正是一脱时优先吸附的物质;即第一次脱色所用的活性炭多数未其脱色净化作用,而用吸附其它杂物或作为过滤介质。因此,一脱废炭的再生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淀粉糖液中的许多杂质都能与粉状活性炭粘附结块,其中所含的大量胶质体分子间也会相互结合,而形成“胶团”,使再生变得相当困难。尤其是不溶性淀粉团和过量的糖化酶的存在,当气温较高时,废炭很容易发霉结块,不能久存。多数生产厂都用大量水将废炭冲散排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简易的再生方法,解决废炭再生这一难题,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粉状活性炭的再生过程简述
将废粉状活性炭和水放入再生池内,通入直接蒸汽加热,维持物料温度在90度水蒸气鼓泡加热,除去黑色以上。不断清除浮沫。2小时后,离心除去水液。加入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3-4,通入水蒸气鼓泡加热,除去黑色油状泡沫。当泡沫减少或基本上消失,停止操作、静置。滤去清液,进入下一工序。
粉状活性炭再生条件分析
再生温度;酸处理温度高,悬浮液粘度下降,有利于胶质分子间接触和泡沫上浮,也有利于消弱活性炭与胶质间的吸附能力。总之,温度升高有利于再生。
通气量与通气速度
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加速泡沫上浮和胶质分子间的凝聚,是再生过程得到强化。再生前期可以慢速通气,是生成的泡沫层稳定,易于清除。后期可增大气量,强化搅拌,加快泡沫上浮。
废粉状活性炭存放
试验时我们注意到,若废粉状活性炭长期露天存放易于发霉结块,使浮选无法进行。我们采用浸水存放的方法,将废粉状活性炭存放在水池内,既有利于再生,又可浸出糖液。
结论
试验证明,淀粉糖液中的胶质体是粉状活性炭再生的主要障碍。胶质体分子在酸性介质中会形成胶团。针对胶团的特性,提出以胶质体凝聚为基础的浮选再生法。并对有关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讨论。
|